芯片

1991年1月17日凌晨
数百架飞机伴随着100战斧式巡航导弹
对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轮番轰炸
两小时后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
对阵伊拉克的海湾战争打响
几10万伊拉克大军严阵以待
在此之前
他们已经接受了两伊战争长达8年的洗礼
战斗力和经验值都不可小觑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
伊拉克军队却连一个敌人都没看到
没有以往的地毯式轰炸
取而代之的是数千枚导弹
美军的炸弹可以精准地从烟囱里钻进去
对伊拉克参谋部进行空袭
装备先进传感器的预警机
根本不必等到伊拉克马可飞机升空
只要一起飞就会被击落
从空中打击到地面进攻
这场战争只用了42天
就以伊拉克军队伤亡十多万人
多国部队伤亡598人
碾压性结果告终
美军的辉煌战绩震惊全球
而这些战绩背后都有一个核心
芯片
1946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
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埃尼阿克用它来计算炮弹弹道只需三秒
速度是手工计算的20万倍
然而和出色的计算能力一样
不可忽视的还有它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重量
艾尼阿克
重达30多吨
占地170多平米
内部有1万8000支真空电子管
每小时耗电量超过174千瓦
每次用电时
全镇的灯泡都会变暗
强大的算力和明显的缺陷
催生了一大批人
为此攻关
1947年
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
解决了之前电子管的局限问题
并在7年后开发了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it
效率是艾尼阿克的200倍
功率仅为0.1千瓦
晶体管代替电子管
解决了功耗的问题
但又出现新的问题
焊接复杂的电路意味着更多的焊接点
美国海军的一艘航母有35
万个电子设备
超过千万个焊接点
如果仅靠人工焊接
效率和质量都难以保证
1952年
英国皇家雷达研究所的杰夫达摩
提出了一个设想
如果能将一个电路所需的晶体管和其他器件

制作在一块半导体上
前面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照着这个设想
1958年
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在一小块纸片上
手工集成了晶体管
电阻电容等20多个电子器件
世界上第一块芯片诞生

从诞生到现在
芯片已经有65年的历史
但在很多行外人的认知中
提起芯片第一印象是高科技
然后大概率会想到手里被套牢的股票基金
它复杂的历史和高深莫测的专业名词
成了阻隔行业内外人士的一道天堑
芯片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所以在讲故事之前
我们先来谈谈芯片本身
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常用半导体来还代指芯片
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对等
半导体的范围更广
由集成电路
光电器
分立器件
传感器四个部分组成

这其中集成电路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芯片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
集成电路就是把电路集成到一块板子上
事情很简单
但有两个需求将它变得异常复杂
第一精度只有几毫米的板子上
要堆上亿个晶体管
第二准确度
所有复杂的计算都要通过电路排列组合完成
而每个晶体管只会零和一两个动作
所以在芯片设计中画图纸是行不通的
得用设计软件和架构
架构是芯片内部电路的设计和组织方式
如果将设计芯片比喻成盖房子
架构就是建筑设计
而且盖房子的施工图纸和砖瓦水泥
得向别人购买
而这些施工图纸
砖瓦水泥在芯片里有个专业名词
IP
IP行业内的两大巨头
分别是主要应用在电脑上的英特尔的X86
可应用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的arm
两者都来自美国
设计好了之后
下一步就是制造几毫米的芯片
上有上亿的电路
传统的工艺已经无法企及
这样的精度被用光
大名鼎鼎的光刻机
就是用光刻电路的机器
世界上最好的光刻机在荷兰
其次是日本的尼康和佳能电路
要在硅片上刻
制作硅片并不难
难的是制造高纯度高质量的硅片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芯片制造技术
基本上都掌握在日本手里
设计设备原材料都有了
接下来就是加工
芯片虽小
但它整个产业却十分庞大
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制造
因此芯片代工厂也和传统的代工厂不一样
作为芯片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正是芯片代工厂推动了行业技术的进步
荷兰阿斯麦因为浸润光刻技术而出名
而这项技术的来源正是著名的半导体代工厂
台积电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
芯片设计被美国掌控
原材料被日本把持
制造设备中荷兰独占鳌头
甚至在加工技术领域
中国大陆也比不上韩国和中国台湾省
而将世界网从前到70年
中国芯片的开端其实更加耀眼和梦幻
在国际物理学中
晶格动力学理论被誉为半导体领域的圣经
这本书有两个作者
一个是来自德德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量子力学奠基人马克思波恩
另一个是来自中国的物理学家黄昆
1951年
在英国求学的黄坤被邀请回国担任教授
此时的他虽然算不上享誉全球
欧美物理世界却有一席之地
1947年
他提出了固体中杂质缺陷导致光漫射的理论
这个理论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黄漫散射
被广泛地应用到物质结构分析方面
理论的提出
让黄坤在固体物理学界初露锋芒
引起了波恩的关注
邀请他与自己合作编写金阁动力学
在此之前
伯恩曾和另一个人一起发表过一篇著名论文
关于空间点阵的震动
这个人叫冯卡门
钱伟长
钱学森
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
当时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等人
刚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点接触式晶体管
紧接着
美国国际整流股份有限公司
推出了第一款商用半导体元器件
德州仪器也即将涉足半导体业务
全世界半导体发展的号角开始吹响
如果黄坤继续留在国外
以他的能力前途不可估量
但收到回国的邀请后
他几乎立刻决定抛下一切
至于原因
他在给好友杨振宁的信中是这么说的
虽然难以想象我们一介儒生能影响多少国运
但如果我们在国外拖延目的只在逃避
就似乎有违良心
中心还是觉得中国有
我们还是美国
Make a difference
就这样
黄坤在1951年踏上了祖国大地
国外半导体行业的薪火即将燎原
而在国内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
所以黄坤回国第一个任务就是培养人才
为了专心任教
他放下了手中多年的研究项目
在讲台上一站就是26年
在此期间
他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
参与编写了固体物理学
半导体物理学
等两部理工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建立了中国半导体最初的人才体系
甘子钊
秦国刚
王阳元等院士都是他的学生
但这并不是他的全部贡献
1977年
58岁的黄坤调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教学转向科研
制造出了一批国家急需
且国际禁运的核心元器件
1989年
组建了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开创了我国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等崭新领域
在那个年代回国的不止黄坤
一个普渡大学的王守武
麻省理工的无锡
九爱丁堡大学的夏培肃
宾夕法尼亚的林兰英
这些散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学子
如同高飞的凤凰
纷纷回到中国
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点燃了燎原烈火
19598年
我国第一根硅单晶问世
只比美国晚了一年
1960年
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
一零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5十年
中国研制成功
第一块芯片比美国晚7年
和日本同步
比韩国早有10年
没有资料
没有设备
没有材料
这些科学家几乎是徒手
为新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打下了半壁江山
保障了两弹
一星等重大军事项目的电子和计算配套
然而60年代后期
在外有禁运
内有动乱
并且民用市场还没成长起来来的三重打击下
面对美国的高速发展
中国半导体领域的追赶开始乏力
而在当时
除了中国大陆
整个东亚都陆续战胜了半导体的赛道
一场血腥而奇幻的角逐即将开始
日本半导体的发展是在一片嘲笑声中开始的
1953年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为了拿到晶体管的授权
向通产省申请了2.5万美元的贷款
这对当时外汇储备稀缺的日本来说
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对方以没有事先征得同意为由拒绝了他
在一片嘲笑声中
盛田昭夫走出了房间
半年后才拿到这笔贷款
之后索尼成功并生产出晶体管
并靠着不断降低的成本将产品卖到了全球
虽然索尼在技术上没有先发优势
但因为重视技术学习和应用
实现了弯道超车
按照同样的方法
日本追上了美国半导体的发展速度
1960年
日本研制出国内第一块芯片
1962年
日电公司从美国仙童买来平面光刻技术的授权
3年后芯片产量达到5万块
1970年
日本的芯片年产量达到4000万块
日本对自己的芯片产业胸有成竹
但很快危机就来了
1972年
美国IBM公司发布未来系统计划
明确提出
要在1980年之前开发出一兆容量的内存
当时美国最先进的内存是4K
消息一出
日本比美国先炸了锅
因为他们的内存技术还停留在
要知道一兆和1K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倍
而是1024倍
日本还没来得及拿出应对措施
1973年10月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
石油危机爆发
给石油净进口的日本来沉重打击
钢铁
造船等重工业停滞不前
多年来一直高速增长的经济迅速跌落谷底
美国也在这时要求日本开放芯片市场之后
蓝色巨人IBM大摇大摆地进入日本
仅用了一年时间
就占领了日本计算机市场40%的份额
当然石油危机影响的不仅是日本
美国同样是全球原油进口大国
石油危机爆发后
美国每天进口的石油减少了200万桶
工业生产大幅下滑
就连总统尼克松都取消了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
经济的下行
让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各大公司都放缓了对新技术的投资
此消彼长
中日本芯片市场迎来了机会
1976年
由通产省牵头
以武大旗列为骨干
联合两大研究所启动了VLSI计划
投资规模2.4亿美元
当时中国的整个外汇储备才1.8亿美元
VLSI计划
成为日本国产学一体化的集大成者
他将企业政府和高校的人才组织到一起
不但但让平时互相提防的竞争者成了盟友
还打通了学术和商业之间的转换通道
这种新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
1980年
日本宣布VLSI计划顺利完成
期间获得专利1557件
尼康和佳能的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
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美国
信越化学和甚高的硅晶原材料
占全球市场一半份额
而在存储存储芯片领域
日本企业的全球销售份额从10%
攀升到55%
或是英特尔
摩托罗拉等多家美国企业退出存储器市场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设备
原料和芯片三个方面接连取得突破
来势汹汹
让美国企业无力招架
而这时发生的一件事让美国有了可乘之机
1982年6月23日
恩恩播放了一段录像
画面中FBI警员押解着六名日本人
这六个人正是日立和三菱的员工
美方给出的逮捕理由是
非法获取IBM的最新技术情报
并偷运至美国境外
但其实这是FBI联合IBM上演的无间道
只为了借题发挥
打压日本半导体
录像发出后
美国媒体开始大肆炒作日本威胁论
财富杂志将其称为新珍珠港事件
商业周刊杂志以11页的超长篇幅
刊登了名为芯片战争
日本的威胁专题报道
在舆论的引导和半导体产业的推动下
1985年9月
签订了广场协议
目的就是让这四个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
联合抛售美元
以此诱导美元贬值
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一年后
日本公司倾销256K和一兆内存
毫无招架之力的日本
被迫签署了美日半导体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
日本政府要促进日本企业
购买美国生产的半导体
开放半导体市场
并且对日本半导体征收百分之百关税
强迫其涨价一倍
此外美国还要求在1991年之前
让国外公司在日本市场的份额达到20%
这之前美国已经通过倾销侵权走私等罪名
给了日立东芝等企业沉重的打击
以至于很多年后面对华为同样的遭遇时
日本人还会心有余悸地拿出来对比
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时间
日元以每年5%的速度升值
大量热钱涌入日本
头也不回地扎进了房地产和股市
最火热的时候
东京的房地产总值能超越整个美国的房市总值
半导体行业又被称为吞金业
出了名的投资大
见效慢
风险高
有房市和股市这样日进斗金的行业
自然没人愿意再去投资
半导体经济是产业最直观的晴雨表
广场协议签订不到3年
日本企业的有效研发投入就出现了
接近80%的断崖式下跌
再加上芯片出口价格
首支元升值影响而大幅提高
日本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一下就失去了竞争力
1999年
富士通退出存储芯片市场
曾经各自为王的日立日电
三菱将自己的存储部门合并
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尔必达
但这个在仓促中组合起来的公司
完全无法与对手抗衡
2012年7月
尔必达被美国
美国以25亿美元低价收购
日本的半导体产业
从此从存储芯片退回到上游的材料领域
每日长达几十年的芯片战争宣告结束
还有个疑问
把尔必达打趴下的对手是谁呀
要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把目光沿着日本九州一路向北
越过那片不大的海域

三星

如果说日本半导体的成功来自于技术援助
政府保护和企业投资
那么中国半导体就是这个模式的加强版
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发端于20世纪80年
在此之前
他们一直是美国和日本企业自组装基地
原因无他
韩国有廉价的劳动力
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从1965年到1983年
韩国政府和研究机构
每年都会出台关于半导体发展规划
以最直接的政策扶持半导体上马
除了国内的重视
美国的援助也来得恰到好处
为了打压日本
美国在短短3年时间内
投入了超过2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
让韩国一口气掌握了16K到256K
存储的关键技术
获得支援的三星
想尽办法消化美国一股脑塞过来的技术
同时韩国政府也学着日本VLSI计划
颁布了半导体产业振兴计划
由KIST牵头
联合三大企业
与六大高校一起对四兆内存进行技术攻关
30年的研发资金高达2.5亿美元
虽然有美国和政府的扶持
但三星在内存领域却生不逢时
20世纪80年代后半段是行业的低潮期
三星在1984年推出64K内存时
内存价格暴跌至每片30美分
而三星的生产成本是1.3美元
每卖一片内存公司就要亏掉一美元
3年时间损失了3亿美元
不过风浪越大
鱼越贵
三星没有像英特尔那样急流勇退
逆势而上
疯狂加码投资
建设了当时最先进的四兆内存工厂
1987年的日美半导体协议签署之后
内存价格回升
三星挺过来了
1989年
三星赶上东芝
成功量产四兆内存
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韩国半导体投资也趁势而起
从1990年代开始
三星lg现代一共建立了58个研发中心
研发投入从850万美金飙升到9亿美金
此时恰逢个人电脑时代来临
频繁更新的操作系统和CPU
让个人电脑每5年就要淘汰一批
廉价的低端内存
需求扩大
过于注重质量
号称能质保25年的日本内存无人问津
而三星生产的廉价内存
则意外的结合了市场需求
再加上事实打入了美国和中国大陆两大市场
广阔的销路
让三星从此跻身全球半导体一线企业的阵营
美日韩在内存芯片上争得你死我活
台湾省却另辟蹊径
在晶圆代工领域杀出一条血路
1985年8月
德州仪器三把手之一的张忠谋辞去工作
回到台湾
出任工研院负责人
几十年来
芯片企业都是从设计到投入市场业务全包
但当时美国从存储芯片撤退
开始研发CPU等逻辑芯片
不同于存储芯片的强一体化
要求逻辑芯片可以将设计生产环节分工
张忠谋预料到这一趋势
于是提出了设立专业芯片代工厂的遐想
为那些没有晶圆厂的半导体设计公司
提供代工生产
恰巧此时
飞利浦也希望在台湾省设立金原厂
两者一拍即合
1987年
台积电应运而生
张忠谋
他的预判是对的
台积电创立仅10年
就在纽交所上市
上市当年盈利5.35亿美元
正如前面所说
晶圆代工厂和传统意义的代工厂不一样
台积电在提供代工生产的同时
也不忘精进自己的技术
2004年
台积电在铜制成工艺和施法光刻机术上
率先突破
拿下了全球一半的芯片代工订单
不仅终结了IBM的技术霸权
还联手阿斯麦击垮了佳能和尼康
而随着手机等终端移动设备的兴起
台积电先后突破40NM
28NM芯片工艺制程
成为真正能与英特尔三星抗衡的强势企业
当芯片产业在太平洋西岸掀起滔天巨浪的时候
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还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
1973年
王守武道日本考察
他发现
当时日本已经有企业
能用三英寸晶圆生产线生产芯片
受石油危机影响
日方企业表示可以以几千美元低价转让给中国
美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对抗苏联身上
要进口这批设备
政治上几乎是毫无阻力
而一旦引进这条生产线
大陆在应用三英寸线生产芯片方面
至少可以比中国台湾早两年
比韩国早4年
王守武回国后
立即将此事报告给钱学森
可当时国内的情况根本无力支撑
这么大一个项目落地
此事不了了之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
三英寸晶圆已经逐渐被淘汰
中国大陆才引进了几十条淘汰下来的生产线
多数设备还没有发挥作用
就淡出市场
这件事给钱学森留下了毕生遗憾
直到晚年
他还在感慨
60年代我们全力投入两弹一星
我们得到很多
70年代我们没有搞半导体
我们为此失去很多
这之后
每当中国的半导体发展遭受打击
人们总是能想到钱学森的这句话
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反复告诉我们
70年代中国没有搞半导体
真的为此失去很多
1990年8月
促成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一微米下工艺
制造时代
908工程自此诞生
908工程总投资约20亿元
其中15亿用于无锡华晶电子
建设月产能1.2万片的晶圆厂
另外5亿投给九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908工程开学的第2年
海湾战争打响
钢铁巨人倒下
两件大事接踵而至
给中国它带来了极大的刺激
908这个精心设计
反复论证且投入巨大的工程来得恰逢其时
所有人都对他寄予厚望
但结果却出人意料
由于没有经验
大家都小心翼翼
从经费审批到建厂
一块芯片
没见到前期准备就耗费了7年
在此期间
国外已经达到0.18微米的市场
1997年
跨境月产晶圆仅800片
连亏损2.4亿
华京成了投产期落后的反面案例
同样面临窘境的还有首钢日变
上世纪80年代末
由于北京地理位置的局限
首钢无法进一步扩大钢铁生产规模
为了弥补在技术和市场资源上的不足
首钢与日电公司成立了首钢日电
以投资的方式进军芯片生产领域
当时的首钢千万丈
甚至喊出了首钢未来不姓刚的口号
然而区区86.755亿日元的投资
从一开始就捉襟见肘
为了发展首钢日电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贷款
除了资金
这种合作方式也存在问题
技术和客户都来自日电
首钢日电只负责照着图纸生产
两头在外的模式
让企业毫无抗风险能力
当2001年半导体危机重创日电时
首钢日电几乎同步陷入困境
2004年
首钢宣布退出芯片行业
不过在这之前
房地产
国产商业务发展成为首钢的核心业务之一
后来甚至成为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百强公司
908工程失败
20亿的国家投资算是打了水漂
芯片的深渊巨口让人不寒而栗
之后的几年
大陆大部分半导体巨头都对他敬而远之
1994十年
大陆芯片年产量和销售额
分别只占世界市场的0.3%
和0.2%
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年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
909工程上马了
投资100亿元
建设一条八英寸晶圆
从0.5微米工艺技术起步的集成电路生产线
这是中国电子工业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
技术最先进的一个项目
领导人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
也要将半导体搞上去的命令
909工程破例
由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亲自挂帅
担任董事长
围绕着909工程
上海红中国际
上海华虹等电子企业相继成立
其中华虹集团和日电公司合资成立的从NEC
1997年7月开工
1999年2月完工
2000年投产
当年获利5.16亿
且技术档次达到0.35至0.24微米
生产的64兆和128兆的内存芯片
也达到了当时国际主流水准
虽然在很多方面
华虹NEC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盛名之下其实难负
因为管理和订单全部由日电提供
只把生产线放在了华宏NEC
华虹NEC等于是日电在中国的一个车间
更要命的是
2001年全球半导体危机来袭
128兆内存
单价从前一年的18美元暴跌至0.99美元
美日韩存储芯片大混战中
日期节节败退
日电一年亏损了25亿美元
有技术有经验的日电尚且如此
华虹NEC当然也好不到哪儿去
一年时间
公司亏损13.48亿元
舆论一片哗然
芯片行业发展周期短
所以有经验和远见的人
一般会选择在行业低谷期投资建厂
建成后国产刚好可以赶上下一轮高潮
前面三星正是这样实现了逆风翻盘
但当时的大陆对芯片产业认识不足
一切标准都按照是否盈利来看
所以当华虹NEC亏损时
有媒体尖锐地指出
光靠砸钱做不成芯片
华虹NEC在一片骂声中退出内存领域
开始晶圆代工
做代工要自己寻找市场
作为一个半路转型的公司
华虹nee c没法和台积电
联华电子这样的代工巨头竞争
但也不是毫无优势
在a arm flash
led驱动等附加值较高的特殊工艺产品上
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
这其中a arm工艺是909立项之初
卓翼引进的工艺
更是生产IC卡必须的工艺
自1993年实行金卡工程以来
中国的IC卡生产和应用成了信息产业发展
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因为缺乏技术和市场管理
国外IC卡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为此电子工业部组织了一次市场调研
结果显示
当时国内有很大市场前景的集成电路产品
就是IC卡
1997年7月
明确表示
要尽快提高IC卡芯片自主设计开发能力
满足市场需求
决定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和社保号码一律使用IC卡
由华宏集团生产
等于说在909工程生产线建成之前
华宏NEC已经有了明确市场
IC卡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
全国各地也通力支持
上海拿出社保卡和交通一卡通项目
无锡拿出公交一卡通项目
广东拿出暂住证项目
2004年3月
二代身份证换发工作在北京
上海
在深圳同步展开
一个超过200亿规模的市场
向华虹NEC展开怀抱
也正是这一年
华虹nee z摆脱了连续4年的亏损
实现了8000多万元盈利
在全球半导体企业中排名第七
虽然和国外相比
华虹nee c的产线还比较落后
但至少不必完全受制于人
死前手机里用的sim卡全靠进口
一张平均82元
华虹NEC打破进口依赖之后
国内sim卡平均价格跌到了8.1元
2005年6月
华宏在跌跌撞撞中完成了当初立项的所有目标
从1991年908工程立项
到2005年华宏完成任务
一切的成果如同一颗璀璨的流星
划破了10年来大陆芯片的记忆长夜
但也正如流星的转瞬即逝
短暂的闪耀之后
中国芯片产业因为一则丑闻
再次湮灭在黑夜之中
2003年2月26日
汉芯一号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作为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
汉芯一号的性能指标相当卓越
0.18微米的先进工艺
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运算2亿次
更关键的是
如此先进的芯片
从设计到研发成功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汉芯一号被视为中国芯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它的发明者沉浸成了民族英雄
一时间风头无两
巅峰时期的他个人申请的专利就有40多项
他的团队也得到了超11亿的研发经费
本以为中国的芯片会因此一跃而起
没想到只是一场幻梦
2006年
清华大学BBS上
有人匿名发布了一篇题为汉芯黑幕的帖子
公开指责汉芯一号造假
帖子一出
很快引起轩然大波
科技部
不到一个月
真相浮出水面
所谓的自研芯片
不过是从摩托罗拉买回的B芯片
将MOTO字样磨掉
重新贴上一层汉芯的标签
等骗局发现的时候
陈进早已拿着11亿的巨额经费逃往海外
一时间芯片成了芯片
无数默默耕耘的企业因此备受质疑
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资本
都对芯片投资抱着谨慎的态度
中国芯片的发展沉入无边暗夜
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
1999年6月
南斯拉夫大使馆轰炸事件
以及被美国搞瘫痪的南斯拉夫通讯系统
挑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
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
在发展我国自主操作系统座谈会上
一针见血地指出
新式芯片魂是操作系统
中国自研芯片从此踏上了另一段征程
不同于之前的存储芯片方向
这次的任务是自组研发CPU和操作系统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北大微处理器中心主任程序带领着100多号人
在理科一号楼里热火朝天的研制
重视联想集团前总工程师倪光南东奔西走
为方舟拉来了2000万元投资
捏着100万元启动资金的
为了省钱
率领几十名骨干日夜奋战
拼命缩短研发周期
成果来得很快
1999年年底
北大宣布做出了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发的
指令集和架构
尤尼库尔
并基于他研制成功了16位的芯片
2001年4月
方舟一号问世
2002年一号问世
同年北大首颗国产32位CPU系统芯片
流片成功被命名为重制863
然而和研发端捷报频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这三大芯片在消费市场中屡次沉沙
2006年
规划纲要
核高基是其中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从2009年开始陆续到位
种植
借此开始推行千元本
主大学生和办公市场的C端用户
目标销量100万台
为了做推广
种植的千元本被设为活动奖品
某次小学生作文比赛中
一等奖奖品是种植千元本
二等奖是数码相机
几周后
种植接到了获奖者来的电话
这个电脑我不会用
能换成相机吗
稚嫩的询问如同耳光打在种植的脸上
由于生态不兼容
千原本最终销量不到1万台
方舟也开发了自己的计算机
并且获得了政府部门的订单
但因为市面上主要软件都依托还有生态系统
根本不支持内嵌方舟芯片
方舟的电脑连office文件都打不开
体验极差的用户怨声载道
为了阻止政府采购
甚至找来专家做出不能用的鉴定
种植和方舟的用户体验一塌糊涂
龙芯连用户体验都没有
虽然在军工领域获得订单
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成绩几乎为零
一次又一次在消费市场发展无果后
方舟停止了CPU开发
众志在2015年上市失败
只能在一些特定领域出货
龙芯虽然在2015年销售破亿并实现盈利
但收入主要来自嵌入式芯片
而非桌面CPU
从中国半导体的梦幻开局
到908909工程的频频失误
再到三大国产CPU悲壮的探索经历
有人发出街探般的叩问
为什么我们建得了房子
造得了卫星
却做不成让人满意芯片
其实谜底就在谜面上
芯片既是吞金兽
也是印钞机
这样的特质注定了它不能像核武器
航天器等尖端技术
可以凭借举国之力
短时间内达到
必须经历市场的检阅才能发展起来
而种植方舟龙芯脱胎于国家课题和学术机构
既要完成国家交代的任务
又要在市场上生存
于是都选择了从最上游的指令集开始做
好比一个合唱团一来调子就起高了不说
每个人还要同时兼顾策划领唱指挥的任务
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2013年
美国棱镜计划被曝光
世界哗然
这一年中国芯片进口额2322亿美元
超过原油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
紧迫性不言而喻
十多位院士联名上诉
要求国家重拾对半导体的支持
2014年9月
国家大基金挂牌成立
一期募资1387亿元
二期募资超2000亿元
有了前面的教训
国家开启了两路并行的模式
一方面在军用和国家战略领域
使用百分百国内标准和国内生产的芯片
来确保政府航天能源
金融等重要部门的安全
另一方面
通过政府扶持加市场反哺的模式
来支持芯片行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先生存再发展
2015年6月10日
26家全国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
同年中芯国际28NM工艺制程正式量产
进一步拉近了和国际领先晶圆代工厂商的距离
北斗卫星将纯国产
龙芯1E与隆鑫1F作为其核心芯片
2017年9月
华为海思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AI
移动计算平台麒麟970
属于华为的手机时代到来
2018年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
10年问道终见曙光
但与希望同来的还有饿狼
2018年4月和5月
要求美国芯片供应商
禁止向中兴和华为供相关产品和相关技术
由于中心缺少自研能力
其主要业务一时间全面瘫痪
华为虽然躲过一劫
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2018年9月
华为在全球创新科技大会上正式对外宣布
荣耀手机将在全球发布首部5G手机
消息发出不到三个月
加拿大根据美国的指示
以欺诈等莫须有的罪名
逮捕了在温哥华机场候机的孟晚舟
并非法实施了长达3年的监禁
同时对包括华为在内的
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制裁
美国的禁令之下
华为采购海外芯片遭遇重重阻碍
但是他们低估了中国的能力
也低估了中国的决心
为了冲破美国阻碍
华为和中芯国际达成合作
两者分别是中国芯片设计和制造的龙头
而他们的背后是中国大陆正在形成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
中国的投资者趁势而起
将手中的资金投入芯片产业
2019年
半导体行业指数全年涨幅达110%
9.84
成了A股表现最好的板块
2020年
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
开盘大涨246%
截至7月17日收盘
中芯国际市值高达5714亿元
一举问鼎科创板企业市值榜首
2021年9月25日
被无理扣押1028天的孟晚舟
一袭红裙落地深圳宝安机场
当晚央视新媒体有关消息点赞超4亿
比美国和加拿大两国人口总和还多
在祖国72岁生日前夕
孟晚舟在14亿中国人面前
说出了那句饱含深情的话
如果信念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此时此刻
恰如彼时彼刻
中国的芯片发展取得了完全胜利吗
答案是否定的
但除了胜利
我们无路可走
因为中国人不能也不愿
永远为西方生产廉价的衣服和袜子
大潮涌动
风云诡谲
无论你相不相信
我们已在潮水之中
正如此刻
已通过一个界面了解了一点关于芯片的故事
也许你会疑惑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在你问出问题之前
时代早已告诉了你答案
杨大学
哪位华生华为我们民族化妆吧
让他们去散步吗
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吧
中国人民的不屈不饶的努力
必将稳步地打到自己的目的

暂无评论

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


				
|´・ω・)ノ
ヾ(≧∇≦*)ゝ
(☆ω☆)
(╯‵□′)╯︵┴─┴
 ̄﹃ ̄
(/ω\)
∠( ᐛ 」∠)_
(๑•̀ㅁ•́ฅ)
→_→
୧(๑•̀⌄•́๑)૭
٩(ˊᗜˋ*)و
(ノ°ο°)ノ
(´இ皿இ`)
⌇●﹏●⌇
(ฅ´ω`ฅ)
(╯°A°)╯︵○○○
φ( ̄∇ ̄o)
ヾ(´・ ・`。)ノ"
( ง ᵒ̌皿ᵒ̌)ง⁼³₌₃
(ó﹏ò。)
Σ(っ °Д °;)っ
( ,,´・ω・)ノ"(´っω・`。)
╮(╯▽╰)╭
o(*////▽////*)q
>﹏<
( ๑´•ω•) "(ㆆᴗ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ource: github.com/k4yt3x/flowerhd
颜文字
Emoji
小恐龙
花!
上一篇
下一篇